以斯帖記4:14此時你若閉口不言,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,蒙拯救;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。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?」
羅馬書8: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
主題問題:
- 神如何個別呼召我們承擔個人的使命?
- 呼召臨到時我們該如何回應?
講道大綱:
- 何必偏偏選中我?
- 通常有2個原因:
- 你無法對眼前迫切的需求視而不見。你深知百姓正受苦,必須有人挺身而為。
- 你明白你責無旁貸,使命非你莫屬。
- 無人能勝任摩西被呼召的使命,以斯帖的情況亦是如此。
- 通常有2個原因:
- 以斯帖記 1:1-4:14
- 宣教月特別有意義的關鍵。
- 這是波斯帝國最頂最繁華興旺的時候。
- 波斯帝國以包容多元語言文化著稱。
- 波斯帝國雖然包容差異,權力仍然掌握在波斯王手中。父權制度仍然是當時跨越文化的公理。
- 古代波斯與我們所處的後現代社會頗有相似之處。
- 古往今來猶太人都一樣,始終面臨滅族的威脅。
- 以斯帖記當中亞哈隨魯王和他的顧問,代表的是地上的極權,在今日的民主社會,很多時候實際上已經被民意調查與及社交媒體取代。
- 末底改對以斯帖的要求,就是等同所為Come out from the closet聲援同胞。揭露哈曼的陰謀。但也不一定成功,而且自暴身份可能遭到Cancel Culture封殺。
- 以斯帖可選擇逃避,但最終必然會為你做的抉擇負責!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?
- 當中國人思及命運之事,多半是凄楚嘆息、無可奈何。
- 這般悲情無奈,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基督徒對呼召的思考。聽有些人講述被呼召的見證,幾乎帶著無奈感,
- 世界確實存在超乎我們掌控的事物。但聖經告訴我們,世界並非如機械般純粹被動。神的眾子還未顯露出來,就是因為神和祂的兒女有自由。(羅馬書 8:19-22)
- 宣教月特別有意義的關鍵。
- 以斯帖記 4:15-4:17
- 我若死就死吧!
- 宿命論錯誤理解以斯帖,以斯帖一點也不被動。末底改要求以斯帖向王求情,以斯帖溫馨提示:向耶和華神,萬王之王求情,豈不更為重要?
- 縱使犧牲,她仍已成就神的旨意。因為末底改的做法未必一定是神的心意。但謙卑禱告就一定是合乎神的心意。(羅馬書 8:26-27)
- 以斯帖記 5-9
- 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 (羅馬書 8:28)
- 這故事為波斯帝國全境的見證,使一些外族人也歸入猶太人。
- 無法抗拒猶太人的神奇蹟的拯救。救贖經歷孕育了信仰。
- 以斯帖憑智慧和信心所造的抉擇(4:15-17)就是這個故事的關鍵。
應用問題:
- 一個來自人具體的請求,可不可以算是神的呼召呢?
- 為什麼回應一個呼召,應承一個請求需要禱告呢?
- 亞哈隨魯王的判斷模式和現代人的輿論法庭有甚麼相似的地方呢?以斯帖的溝通技巧有沒有是宣教或者護教可以借鏡的呢?
- 什麼有人明知會作繭自斃仍然不願悔改呢?
- 為什麼神的救贖能夠產生信仰呢?